Thursday, July 3, 2008

希伯來曆

希伯來曆(或猶太曆)是以色列目前使用的古老历法,是一种阴阳合曆。每以月相为准,和伊斯兰历一样,以新月初升为一月的开始,但设置闰月,使每太阳周期一致。以每年秋分后的第一个新月为一年的开始,设置闰月和中国农历一样,每19年7闰,但闰月统一放到闰年的第六个月之后。纪年以《圣经》传说中的上帝开始创造世界的第一个星期一为开始,犹太教徒认为是在公元前3760年,所以2004年9月27日为希伯來曆5765年的开始。

目录

簡史

古代猶太人向來習慣以口傳方式來傳授知識,所以曆法是沒有文字記載。直到以色列亡國猶太人流散各地後,才有人意識到要用文字將猶太人的知識與文化記載下來。

猶太曆一般認為是在公元前359年第二希勒爾(Hillel II)”的學者所制定。[1]當時猶太人因亡國而成為巴比倫之囚,在受巴比倫的文化影響下,所制定的正式曆法揉合了巴比倫曆的太陽計法。制定出來的猶太曆在每19年加入7個閏年的計法,連每個月份的名稱都與巴比倫曆近似。

以往猶太曆是根據月亮周期而定,在吸收了巴比倫曆的太陽計法後,猶太曆的月份就按月亮計算,而年份就按太陽計算,結果就成為一套陽陰合曆的曆法。全世界的犹太教徒都依据猶太曆计算犹太教的节日。

猶太曆法及宗教節期圖表

猶太曆 英文叫法 巴比倫叫法 缺年日數 常年日數 滿年日數 節期 西曆
1, 尼散月 Nisan/Nissan Nisanu 30 30 30 14日落前 逾越節, 15-21 除酵節 三至四月間
2, 以珥月 Iyar Ayaru 29 29 29 14 補逾越節 四至五月間
3, 西彎月 Sivan Simanu 30 30 30 6 七七節 (五旬節) 五至六月間
4, 搭模斯月 Tammuz Du`uzu 29 29 29
六至七月間
5, 埃波月 Av Abu 30 30 30
七至八月間
6, 以祿月 Elul Ululu 29 29 29
八至九月間
7, 提斯利月 Tishrei Tashritu 30 30 30 1 吹角節, 10 贖罪日, 15-21 住棚節 22 嚴肅會 九至十月間
8, 瑪西班月1 Cheshvan Arakhsamna 29 29 30
十至十一月間
9, 基斯流月1 Kislev Kislimu 29 30 30 25 - 2 提別月 修殿節 十一至十二月間
10, 提別月 Tevet Tebetu 29 29 29
十二至一月間
11, 細罷特月 Shevat Shabatu 30 30 30
一月至二月間
12, 亞達月 I)2 Adar I Adaru 30 30 30
二至三月間
13 亞達月 II)2 Adar II Adaru 29 29 29 14 普珥節 二至三月間
註1:每年的瑪西班月和基斯流月的日數可以不同,視乎該年所需的日數而定。
註2:「亞達月 I」只在閏年才有。一般將「亞達月II」稱為「亞達月」。當閏年時,第6個月之後加插這個閏月,共30日,並稱該月為「亞達月 I」,之前的6月由亞達月改稱為「亞達月 II」。設置閏月的作用是使猶太曆和太陽曆大致上沒有太大偏差,尤其是確保將尼散月安排在春天。)

日子寫法

先寫月份,再寫日子。例如:Av 6

參考

相關網頁

中国農曆

夏曆,又稱農曆,並通常俗稱爲陰曆,是中国传统曆法之一。夏曆属于一种陰陽曆,平均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陽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仍使用夏曆来推算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节日


目录

歷史

中国的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曆法太阴曆法。农曆作为中国传统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纪年(2697 B.C.)到清朝末期启用西曆(格里曆)始,中国歷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曆法,这些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曆、商曆、周曆、西汉太初曆、隋唐大衍曆皇極曆等,有的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如西汉末期的三統曆唐朝皇極曆法等。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时间单 位,具备了阴阳曆的技术;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 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曆法;秦朝为中国歷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曆法,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编写了《太初曆》,之后刘歆作 《三统曆》,这两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之前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 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曆法。之后中国歷朝颁布的曆法,均与太初曆大同小异;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曆或民国纪年并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时,继续使用西曆,以公元纪年;但中华民国历仍以1912年为元年使用中华民国纪年,目前尚在中华民国统治的台澎金马使用。

夏曆、殷曆和周曆的分別

夏曆殷曆周曆的主要区别是以不同的月份作为一年之始:夏曆以寅月为正月、殷曆以丑月(今农曆12月)为正月、周曆以子月(今农曆11月)为正月,所以又叫三正(zhēng)。由于岁首不同,这三者的四季的定义也是分别不同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正朔”,以建亥之月(夏历十月)为岁首,但不改正月,四季完全和夏正相同。汉初沿制,武帝元封七年改用太初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此后两千多年一般都是用夏正。

名稱考訂

常用的名稱包括農曆陰曆夏曆三種,其中前兩者較爲常用。然由於夏曆實際是一種陰陽曆,而非如伊斯蘭曆一樣的太陰曆,因此陰曆應當算誤稱。而夏曆相對于地球繞太陽公轉來說,只有節氣按照公轉周期,而日期游移可達一個月,並不很適宜農業生産,因此農曆一名也不很恰當。而目前使用的曆法因使用夏正,稱夏曆比較妥當。

公转、自转与四季

地球以椭圆形的轨道绕日公转。地球的赤道面与它的公转轨道面成23度26分的夹角(黄赤交角)。四季由此角产生。因此,在北半球可以观测到: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公曆 3月21日(约) 6月21日(约) 9月21日(约) 12月21日(约)
白昼 12小时 最长 12小时 最短
黑夜 12小时 最短 12小时 最长
正午影长 HtanΦ注1 Htan(Φ-23.5o) HtanΦ Htan(Φ+23.5o)
日出 正东 偏北 正东 偏南
日中 SZA=Φ注2 最北 SZA=Φ 最南
日落 正西 偏北 正西 偏南
  • 注1:H为物体高度,Φ为地球纬度。即影长等于物体高度乘以纬度的正切。
  • 注2:SZA为Solar Zenith Angle,即太阳天顶角。Φ为地球纬度。
  • 1回归年 = 春分至下一个春分的时间 = 365.2422日
  • 目前,当北半球在冬季时,地球在靠近近日点的轨道上运行。参看近点年
  • 因为岁差的关系,地球在冬至时并非刚好运行到近日点。

二十四节气

主條目:節氣


节气 公曆 黄经 中气 公曆 黄经
1 立春 2月4/5日 315 雨水 2月18/19日 330
2 惊蛰 3月5/6日 345 春分 3月20/21日 0/360
3 清明 4月4/5日 15 谷雨 4月19/20日 30
4 立夏 5月5/6日 45 小满 5月20/21日 60
5 芒种 6月5/6日 75 夏至 6月21/22日 90
6 小暑 7月7/8日 105 大暑 7月22/23日 120
7 立秋 8月7/8日 135 处暑 8月23/24日 150
8 白露 9月7/8日 165 秋分 9月22/23日 180
9 寒露 10月8/9日 195 霜降 10月23/24日 210
10 立冬 11月7/8日 225 小雪 11月22/23日 240
11 大雪 12月7/8日 255 冬至 12月21/22日 270
12 小寒 1月5/6日 285 大寒 1月20/21日 300

上边提及地球靠近近日点时公转速度会比较快,所以在冬季时两个中气相距29.44日,而夏季时则相距31.44日。

因为两个中气之间的时间可以比1朔望月(= 29.53059日)的时间长,所以阴曆一个月可能只有一个节气,而没有一个相应的中气。反过来说,两个中气之间的时间也可以比1朔望月的时间短,所以阴曆一个月可能有两个中气和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采取二十四节气各一字而成篇以方便记忆) 春雨惊春清穀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农曆规则与置闰

  • 时间、月相计算以东经120度(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为准。
  • 一个朔望月 = 月相由新月循环到新月所经过的时间 = 29.53059日。新月出现的一天是初一日,例如:

本月新月 下月新月 阴曆月长
公曆 5月1日13时 5月31日01时 30天
公曆 5月1日01时 5月30日13时 29天
  • 1年 = 农曆正月初一至下一个农曆正月初一的时间。
  • 1岁 = 冬至至下一个冬至的时间,约有365日。
  • 冬至必定在农曆11月(子月)。
  • 凡阴曆一个月内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那个月便是上一个月的闰月。
  • 闰月的天数与正常月份的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曆作为陰陽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相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1回归年),每隔一定时间要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曆的闰年为13个月。通常19年置7闰,无中气那个月则为闰月。

农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曆法规则,排放在任何一个月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曆有之区别:一指从一个冬至到下一个冬至的时间长度,而一 指从一个正月初一到下一个正月初一的时间长度。注意这二者的长度不同。一 是指从一个朔到下一个朔的长度。如果一中包含了12个完整,则这一岁为闰岁。在闰岁中,第一个无中气月为闰月,相应的这一闰年。农曆还有一个规则,即冬至必须落在农曆11月。

十九年置七闰

阴曆一个月为朔望月,阴曆一年通常有12朔望月(= 354.36708日),比1回归年短 了10.87512日;阴曆闰年则有13朔望月(= 383.89767日),比1回归年长了18.65547日。19个回归年的长度为6939.6018日,而19x12+7=235个朔望月(十九年置七 闰)的长度为6939.68865日。可见十九年置七闰的规则是为了协调阴曆年与回归年日数的差。

因为1阴曆年比1回归年少约11日,所以在公曆中翌年的农曆正月初一比每年的早11天;如果遇上闰年,则推迟约19天。

农曆基本上以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曆同一时间。如公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间中也有例外的例子,比如说公曆的1917年4月4日是闰二月十三、1936年4月4日是三月十三、还有1955年4月4日是三月十二。不过,日子的对应也不是相差很远的。

“2033年置闰问题”

有人认为,由于运行的复杂关系,置闰将会在2033年及2034年导致异常情况。2033只有11个完整,但须设为闰年,置闰11月;同时8月为假闰月,即该月无中气,但却不是闰月。又有人认为“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十一月”是为了解决所谓2033年的异常置闰而设定的特殊规则。其实,这是对农历的历法排定方法不了解所造成的。农历历法的排定方法简述如下:

首先介绍一个概念:

岁实:是太阳视运动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冬至点的时间间隔。

中国传统历法编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定岁长,早期采用平气,根据岁实的平均值来确定年长。在发现岁差之后,不久历法就改平气为定气,以实测“岁实 ”为年长。这里有个矛盾,历法要准确就必须采用实测岁实,然而未来的“岁实”无法测定,古人采用办法和现代人的方法原理一致,非常科学,根据积累的数据, 以插值的方法来确定未来年份的岁实。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特别重视每年冬至夏至的圭表测影(通过测量太阳高度来确定冬至和夏至的准确时刻)。

中国传统历法排定次序,首先确定两个冬至之间岁实长度,然后排定曆月,再看两个冬至之间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外有多少个整月(必定是十一个或者十二 个。虽然民间以正月初一为岁首,但是排定历法却是以两个连续的冬至为始终。)如果是十一个整月,则无需置闰,即使出现无中气的月也无需置闰。如果有十二个 整月则需置闰,此时置闰依照“无中气规则”,而且闰前不闰后。由于这十二个整月中,只有除了冬至以外的十一个中气,所以至少有一个月无中气。这十二个月中 第一个无中气的月为闰月,它的名字叫“闰x月”,这个x,是它前一个月的名字。月序的确定,是以冬至所在月为子,依照地支顺序,下一个月为丑,再下一个月 为寅,如此類推,到下一个冬至所在月又回到了子。由于汉以后的历法都是建寅,以寅月为正月,这样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十一月。可见所谓的“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十一月”并不是什么规则,而是历法排定方法中

  1. 冬至所在月为子月、
  2. 以寅月为正月、
  3. 当两个冬至点之间不包括两个冬至点所在月份还有十二个整月时要把第一个无中气月命名为闰月而导致的自然出现的结果。

按照这样的历法排定方法来分析2033年的情况,由于2032年冬至(公历2032年12月21日)到2033年冬至(公历2033年12月21 日)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份外,只有十一个整月,所以在此期间无需置闰,即使有无中气的月,这就是为什么2033年没有闰七月。由于2033年冬至(公历 2033年12月21日)到2034年冬至(公历2034年12月22日)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份外,有十二个整月,所以在此期间需要置闰。需要置闰时才采 用“无中气规则”。这十二个整月中第一个无中气的月是2033年冬至以后的那个月(2033年12月22日--2034年1月29日),它的前一个月是农 历2033年(癸丑年)十一月,所以这个月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闰十一月。这就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闰十一月的来历。在编排农历历法时,无中 气的月,并不一定要置闰。

2033年闰年

根据以上所述的农历置闰方法,2033年的闰月不是闰7月而是闰11月。

农历 公历 节气
12月1日 2033年1月1日 小寒大寒
1月1日 2033年1月31日 立春雨水
2月1日 2033年3月1日 惊蛰春分
3月1日 2033年3月31日 清明谷雨
4月1日 2033年4月29日 立夏小满
5月1日 2033年5月28日 芒种夏至
6月1日 2033年6月27日 小暑大暑
7月1日 2033年7月26日 立秋处暑
8月1日 2033年8月25日 白露、无中气
9月1日 2033年9月23日 秋分寒露
10月1日 2033年10月23日 霜降立冬
11月1日 2033年11月22日 小雪大雪冬至(农历11月30日)[1]
闰11月1日 2033年12月22日 小寒、无中气(闰月)
12月1日 2034年1月20日 大寒立春雨水(农历12月30日)[2]
1月1日 2034年2月19日 惊蛰、无中气

值得注意的是2034年的农历新年是冬至后的第三个初一日。

闰月月份

在1645年以前,农曆采用平太阳,各月之后出现闰月的几率相等。以后采用了真太阳,各月之后出现闰月的機率就不等了。以下是1645年至2644年一千年间各闰月的统计。

闰月 总数
闰一月 6
闰二月 23
闰三月 47
闰四月 61
闰五月 74
闰六月 59
闰七月 51
闰八月 26
闰九月 8
闰十月 9
闰十一月 5
闰十二月 0

另有计算表明,2262年将会再次出现闰一月;3358年将会首次出现闰十二月


其他

农曆纪年

中国农曆使用干支纪年,因此出现每60年重复的六十甲子。如公元1931年,称为辛未年,公元1991年也为辛未年。

汉武帝时期开始,皇帝年号与天干地支同时使用,以避免重複。如同治三年,甲子年(公元1864年)。

歷代曆法

  • 古六曆
  • 顓頊曆 - 秦朝西漢(? - 公元前104年
  • 太初曆三統曆) - 西漢、新朝東漢(公元前104年 - 84年
  • 四分曆 - 東漢(85年 - 220年)、曹魏220年 - 236年)、東吳222年)、蜀漢221年 - 263年
  • 干象曆 - 東吳(223年 - 280年
  • 景初曆 - 曹魏、西晉東晉劉宋(237年 - 444年)、北魏(398年 - 451年)
  • 元嘉曆 - 劉宋、南齊南梁(445年 - 509年)
  • 大明曆 - 南梁、南陳(510年 - 589年)
  • 三紀曆 - 後秦(384年 - 517年)
  • 玄始曆 - 北涼(412年 - 439年)、北魏(452年 - 522年)
  • 正光曆 - 北魏(523年 - 534年)、東魏(535年 - 539年)、西魏(535年 - 556年)、北周(556年 - 565年)
  • 興和曆 - 東魏(540年 - 550年)
  • 天保曆 - 北齊(551年 - 577年)
  • 天和曆 - 北周(566年 - 578年)
  • 大象曆 - 北周(579年 - 581年)、隋朝(581年 - 583年)
  • 開皇曆 - 隋(584年 - 596年)
  • 大業曆 - 隋(597年 - 618年)
  • 皇極曆
  • 戊寅元曆 - 唐朝(619年 - 664年)
  • 麟徳曆 - 唐(665年 - 728年)
  • 大衍曆 - 唐(729年 - 761年)
  • 五紀曆 - 唐(762年 - 783年)
  • 正元曆 - 唐(784年 - 806年)
  • 觀象曆 - 唐(807年 - 821年)
  • 宣明曆 - 唐(822年 - 892年)
  • 崇玄曆 - 唐(893年 - 907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8年 - 955年)
  • 九執曆
  • 符天曆
  • 調元曆 - 後晉(939年 - 943年?)、遼朝(961年? - 993年)
  • 大明曆 - 遼(994年 - 1125年)
  • 欽天曆 - 後周(956年 - 960年)、北宋(960年 - 963年)
  • 應天曆 - 北宋(963年 - 981年)
  • 干元曆 - 北宋(981年 - 1001年)
  • 儀天曆 - 北宋(1001年 - 1023年)
  • 崇天曆 - 北宋(1024年 - 1065年;1068年 - 1075年)
  • 明天曆 - 北宋(1065年 - 1068年)
  • 奉元曆 - 北宋(1075年 - 1093年)
  • 觀天曆 - 北宋(1094年 - 1102年)
  • 占天曆 - 北宋(1103年 - 1105年)
  • 紀元曆 - 北宋、南宋(1106年 - 1135年)
  • 統元曆 - 南宋(1136年 - 1167年)
  • 干道曆 - 南宋(1168年 - 1176年)
  • 淳熙曆 - 南宋(1177年 - 1190年)
  • 會元曆 - 南宋(1191年 - 1198年)
  • 統天曆 - 南宋(1199年 - 1207年)
  • 開禧曆 - 南宋(1208年 - 1251年)
  • 淳祐曆 - 南宋(1252年)
  • 會天曆 - 南宋(1253年 - 1270年)
  • 成天曆 - 南宋(1271年 - 1276年)
  • 大明曆 - 金朝(1137年 - 1181年)
  • 重修大明曆 - 金、元朝(1182年 - 1280年)
  • 授時曆(大統曆) - 元、明朝(1281年 - 1644年)
  • 時憲曆 - 清朝(1645年 - 1911年)

参见

外部链接


瑪雅曆 Mayan calendar

瑪雅曆是一套以不同曆法年鑑所組成的系統,為前哥倫布時期中美洲瑪雅文明所使用。這些曆法以複雜的方式互相同步、並緊密結合,形成更廣泛、更長遠的週期。

瑪雅曆法系統本身建立在通行於當地的曆法系統上,而該系統至少可追溯到西元前6世紀,與其他中美洲文明所使用的曆法享有許多共同的特徵,例如較早期的文明像是薩巴特克(Zapotec)與奧爾梅克(Olmec)之曆法,以及當代或較晚期的文明如米斯特克(Mixtec)、阿茲特克(Aztec)等的曆法。雖然中美洲曆法並不源自瑪雅文明,但其後續的延伸以及去蕪存菁的手法是最為精密的。在阿茲特克曆以外,瑪雅曆同樣是文件最齊全、最能夠完整理解的曆法。

根據瑪雅神話傳統,如猶加敦殖民地時期的紀錄文件,以及古典時代後期與後古典時代重建的碑文中,伊察姆納(Itzamna)通常被歸為替瑪雅人的祖先帶來曆法系統知識的神衹,並帶來了基本的文字與其他瑪雅文明的基礎面。

概觀

在這些曆法之中最重要就屬那260天的曆法,它盛行於當時所有的中美洲社會,且年代相當久遠,幾乎可確定是當地最古老的曆法之一,現仍使用於墨西哥瓦哈卡(Oaxaca)的某些地區以及瓜地馬拉高地的瑪雅社群中,而瑪雅版的260天曆法通常被學者稱為卓爾金曆(Tzolkin,或在瓜地馬拉瑪雅語言學院[2]的新版正字法中 稱為Tzolk'in)。卓爾金曆並與另外一個稱為哈布曆(Haab或Haab',理由如前述)的365天曆法互相結合,組成持續52個哈布曆週期的同步 循環,稱為曆法循環(Calendar Round),而卓爾金曆與哈布曆的重要組成單元分別是13天(稱為trecena)以及20天(稱為veintena)的小週期。

另有一種不同形式的曆法則用於記錄更長單位的時間,並作為碑文銘刻用的日期(為了辨別不同事件之間的關聯)。這種曆法稱為長計曆(Long Count),是以神話起點的所經天數為基礎,並得以向上延伸,以表示未來中的任何日期。這個曆法採用了進位制,系統中的每一個位數皆表示了特定天數的增加倍數瑪雅數字系統本質上是二十進位制基數為20),即每個位數皆表示了前一個位數的20倍。但有個很重要的例外,在第二個位數中表示了18 × 20、或360天,比400天(20 × 20 = 400)還要接近一個太陽年。然而有一點必須註意:長計曆與太陽年是無關的。

許多瑪雅長計曆的碑文中有經過所謂月序曆(Lunar Series)的增補,月序曆是另一種曆法,提供了半年週期中陰曆月相以及月球位置的資訊。

瑪雅人還使用了584天的金星週期(Venus cycle)曆法,其中追蹤了金星在白天與晚上的升起及合相的時間。曆法中的許多事件被視為是不祥、有害的,且有時戰爭會訂定在此曆法的特殊事件上。

另外也發現了其他較不普遍,或理解不足的週期、組合、及曆法的演進。在少數幾個碑文中證實了有819天曆法的存在,其中重複了9天以及13天的時間間隔,這些時間間隔的名稱與眾神、動物、以及其他的重要觀念相關。

瑪雅時間觀

隨著使用進位制的長計曆(一般認為是由其他中美洲文化衍生而來)之發展,瑪雅人有了能以線性關係紀錄不同事件的絕佳系統。理論上,這個系統可以很輕 易地表示任何所需的時間長度,只需增加代表更高位的數字即可,而藉此產生無止境增加的天數乘積,使序列中每一天都能佔有一個獨特的長計曆數字。實際上,絕 大多數的瑪雅長計曆碑文中只侷限以系統中的後五項係數表示(使用b'ak'tun單位來計算),用來表示歷史或現代日期早已綽綽有餘(週期大約相當 5125個太陽年)。即便如此,目前殘存的若干碑文樣本揭示抑或暗示有更長的序列存在。此表示瑪雅人相當暸解線性(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觀念。

然而,與其它中美洲社會相同,各種曆法週期的重複、可觀察的自然現象週期、以及他們神話傳統中一再重複死與新生的意象,皆對瑪雅人社會產生了重大且普遍的影響。這種重視時間「循環性本質」的觀點是非常特出的,且許多祭典是與許多不同週期的結束與重新開始有關。

當特定的曆法配置再度重複時,也會產生相關的「超自然」影響。特定的曆法配置對他們而言都有一個獨特的「角色」,會影響該配置日期中所發生的事件。因為發生在未來日期中的事件會被前一循環所對應的日期影響,所以可藉此預兆做出占卜。祭典以及重大事件的時間會選擇訂定在良辰吉日中,而避免訂在凶日。(Coe 1992, Miller and Taube 1993)

重大的曆法週期之結束(像是k'atun週期等特定時間的結束),常會標記在特定的紀念碑(大多數是石碑)上作為紀念,並附有貢奉的祭典。

在瑪雅的創世神話中也提到了循環性的觀點,指出除了人類現今所居住的世界之前還存在著其他的世界(視不同的傳統而定,有一至五個),由神明塑造成不 同的形式,但一個接著一個毀滅了。現今的世界也是個脆弱的存在,需要靠祈禱及定期提供牲禮來維持萬物的平衡。而在其他的中美洲社會中也發現了類似觀點。 (Miller and Taube, 1993:68-71)

卓爾金曆

瑪雅學家給了瑪雅版的中美洲260天曆法卓爾金曆Tzolkin,而在新版的正字法中則偏好使用 Tzolk'in)這個名稱,這個名稱是依據猶加敦語所建立,引申意義為「日子的計數」(count of days)(Coe 1992)。這個曆法在瑪雅前哥倫布時期的確切名字仍屬未知,而在阿茲特克納瓦特爾語中相對應之曆法則稱為托納爾波瓦利曆 (Tonalpohualli)。

卓爾金曆以20個日名以及13個日數構成的trecena週期組成260個獨立的日子,它被用來決定宗教及祭典項目的時間,並做占卜用。每個日期皆依序標上從1到13的日數,接著又從1重新開始算起。此外,每個日期還依序標上瞭如下列的20個日名:

卓爾金曆:日名及其對應的字元
序號1 日名2 字元範例3 西元16世紀的
猶加敦語4
經重建後的
古典瑪雅語5
序號1 日名2 字元範例3 西元16世紀的
猶加敦語4
經重建後的
古典瑪雅語5
01 Imix' Imix Imix(?)/ Ha'(?) 11 Chuwen Chuen (未知)
02 Ik' Ik Ik' 12 Eb' Eb (未知)
03 Ak'b'al Akbal Ak'b'al(?) 13 B'en Ben (未知)
04 K'an Kan K'an(?) 14 Ix Ix Hix(?)
05 Chikchan Chicchan (未知) 15 Men Men (未知)
06 Kimi Cimi Cham(?) 16 K'ib' Cib (未知)
07 Manik' Manik Manich'(?) 17 Kab'an Caban Chab'(?)
08 Lamat Lamat Ek'(?) 18 Etz'nab' Etznab (未知)
09 Muluk Muluc (未知) 19 Kawak Cauac (未知)
10 Ok Oc (未知) 20 Ajaw Ahau Ajaw
備註:
  1. 卓爾金曆日名的序號。
  2. 根據瓜地馬拉瑪雅語言學院(Academia de Lenguas Mayas de Guatemala)標準化的新版正字法中的日名。[2]
  3. 日名的字元(意音文字)範例,要註意紀錄中還有其他不同形式的字元。這裡所表示的是紀念碑碑文中所雕刻的典型螺旋形裝飾(cartouche)版本。
  4. 西元16世紀猶加敦語文獻中所紀錄的日名,其主要是來自Diego de Landa主教,這種正字法直到最近還廣為使用。
  5. 絕大多數的實例中,在多數碑文所創立的古典時期(西元200年至900年)當中的日名發音方式仍屬未知。這裡所給的版本(古典瑪雅語,碑文中的主要語言)是經由目前可取得的音系學(phonology)證據所重建而成。問號(?)代表暫時性的重建發音。[3]

此系統由1 Imix'開始,接下來是2 Ik'、3 Ak'b'al、依此向上推算至13 B'en。之後日數(trecena)重新由1開始算起,而日名序列仍繼續向上推算,所以接下來的組合是1 Ix、2 Men、3 K'ib'、4 Kab'an、5 Etz'nab'、6 Kawak、接著是7 Ajaw。二十個日名都用完之後,日名又重新開始算起,而數字部份仍持續累加,所以7 Ajaw的下一天是8 Imix'。因此,若要將13天與20天相互連結的日數、日名之所有組合完整地循環一遍需要260天。

占卜

瑪雅人認為每個卓爾金日都有其所影響事物的象徵,瑪雅人有個稱為日期保管者(day keeper)的薩滿祭 司,藉由研讀卓爾金曆預測未來。當小孩出生時,日期保管者會解析卓爾金曆以預測小孩將來的命運。舉例來說,在 Ak'b'al日出生的小孩會被認為女性化、富裕、並能言善道。Ak'b'al日出生的小孩也被認為具有和超自然世界溝通的能力,所以他/她將來可能會成 為一個薩滿祭司或婚禮致詞者。

卓爾金曆的起源

卓爾金曆的確切起源仍屬未知,然而現存數個理論。其中一個理論提到,卓爾金曆是由以13與20為基數的數學運算而來,13與20對瑪雅人來說是很重要的數字。20是瑪雅數字系統的基數,來自於人類手指與腳趾的總數(詳見瑪雅數字),而13象徵著神明所居住之天界中的層級數,兩個數字相乘等於 260。另一個理論提到,260天的間隔是從人類的孕期而來,這個數字與從第一個該來卻沒有來的月經期開始算起,到分娩期間的平均天數很接近,而不是內格萊氏法則(Naegele's rule)中從最後一次月經開始算起到分娩的40週(280天),故有人推測卓爾金曆原先是由助產士為了推估嬰兒的預產期所發展而來。

哈布曆

哈布曆(Haab')是瑪雅的陽曆,由每月二十天的十八個月,加上年末五日稱為Wayeb'(或在16世紀的正字法中為 Uayeb)的「無名日」所組成。人類學教授Victoria Bricker在其著作中(1982)估計,哈布曆的首度使用約在西元前550年左右某個冬至開始的時候。哈布曆是農民曆的基礎,每個月的月名是以季節及農作事件作為命名的依據。如第十三個月(Mak)指的是雨季結束、第十四個月(K'ank'in)意為秋天成熟的作物。

現為人所知的哈布曆月名是以殖民時期的猶加敦馬雅語表示,源自16世紀所抄寫的資料(尤其來自Diego de Landa主教以及像是Chumayel的Chilam Balam(直譯為「預言者的秘密」)等書籍)。 而前哥倫布時期瑪雅碑文中的哈布曆字元經過語音要素分析之後,顯示了這些20天期的月名會隨著不同的時代、區域有著大幅度的變動,反映出在西班牙紀錄之前古典、後古典時期各種語言、用法之間的不同。[4]

下列為現代新版正字法[5] 中猶加敦馬雅語的哈布曆月名(以時間順序排列):

  • Pop
  • Wo
  • Sip
  • Sotz'
  • Sek
  • Xul
  • Yaxk'in
  • Mol
  • Ch'en
  • Yax
  • Sak
  • Keh
  • Mak
  • K'ank'in
  • Muwan
  • Pax
  • K'ayab'
  • Kumk'u
  • Wayeb'

哈布曆日期是由這個月中的日數後面接上月名所表示,而日數則以譯為「位於」有名月的字元開始算起,通常視為這個月的第0天,雖然有少數人視這一天為 上個月的第20天。如在比較後面的例子中,「位於Pop」表示Wayeb'的第五天。而對主流人士來說,每年的第一天為0 Pop(位於Pop),接下來是1 Pop、2 Pop、…、19 Pop、 0 Wo、1 Wo… 依此類推。

對於一個標示季節的曆法而言,哈布曆是既粗略又不準確,因為它把365天當作一年,而忽略了實際回歸年中額外的(大約)四分之一天。表示隨著每一年 的經過,曆法中所標示的季節會比實際還少四分之一天。因此,在哈布曆中以特定季節命名的月份在數個世紀之後便不再對應到與其月名相應的季節。哈布曆相當於古埃及曆法中遊走的365天,有些人主張,馬雅人已經知道、並修補了這四分之一天的誤差,即使在他們的曆法中並無包含與閏年相當的措施,而閏年由羅馬人首度實施。

Wayeb'

瑪雅人認為哈布曆最後五天稱為Wayeb'的無名日是危險的時期。Lynn V. Foster在其著作(2002)中寫道:「在Wayeb'期間,分隔凡間與陰間的大門消失了,沒有任何束縛可以阻擋那些邪神興起災厄。」為了避開這些邪 靈,瑪雅人在Wayeb'期間有一些習俗並舉行儀式。例如人們會避免離開居所或梳洗他們的頭髮。

曆法循環

卓爾金曆以及哈布曆皆不是計年的系統,卓爾金曆與哈布曆的組合已滿足了多數人計日的需求,因為同一個日期的組合在52年內並不會出現兩次,超過當地人的平均壽命。

因為兩個曆法分別以260天與365天為基數,所以整個系統正好每52個哈布年會重複一次,這段期間被稱為一個曆法循環(Calendar Round)。曆法循環結束前夕對瑪雅人來說是動盪以及不幸的時期,他們會期盼地等著神明是否會賜予他們另一個52年期。

Tres Zapotes的石碑C背面這是使用長計曆系統中最久遠的古物之一,上面表示7.16.6.16.18(儒略曆西元前32年9月3日)。在日期周圍的字符被認為是少數現存後奧爾梅克文字(Epi-Olmec script)的樣本之一
Tres Zapotes的石碑C背面
這是使用長計曆系統中最久遠的古物之一,上面表示7.16.6.16.18(儒略曆西元前32年9月3日)。在日期周圍的字元被認為是少數現存後奧爾梅克文字(Epi-Olmec script)的樣本之一

長期積日制曆法

既然曆法週期只能區別18980天以內的日期,約小於52個太陽年,大約在每個人有生之年中會重複一次這個週期。因此,若是要準確紀錄他們的歷史,則必需使用另一種更為精鍊的計日方法。

長期積日制曆法(Long Count)使用數列表示,大致上是以20為基數,是為了能單獨計算所有天數而建立的。在瑪雅語中日數的單位稱為k'in,而20個k'in稱為 winal(或uinal),18個winal為一個tun,20個tun稱為k'atun,20個k'atun為一個b'ak'tun。(而再更高位, 但極少被使用的四個單位依序為Pictun、Calabtun、Kinchiltun以及Alautun。)

長期積日制曆法單位表
天數 長期積日制曆法週期 長計曆 太陽年 Tun
1 = 1 K'in


20 = 20 K'in = 1 Uinal

360 = 18 Uinal = 1 Tun ~ 1 1
7 200 = 20 Tun = 1 K'atun ~ 20 20
144 000 = 20 K'atun = 1 B'ak'tun ~ 395 400

長期積日制曆法由13.0.0.0.0開始算起,b'ak'tun的順序是13、1、2、…、12。由於這個順序,許多人由0.0.0.0.0開始計算長期積日制曆法,而非13.0.0.0.0,即使在瑪雅人表示紀元的字元中字面意義為「13個b'ak'tun的結束」。

瑪雅曆與西曆之間的換算

各種瑪雅創世日期的
儒略日換算標準

(Thompson 1971)
名稱 換算標準
Willson 438906
Smiley 482699
Makemson 489138
Spinden 489384
Teeple 492662
Dinsmoor 497879
-4CR 508363
-2CR 546323
Stock 556408
Goodman 584280
Martinez-Hernandez 584281
GMT 584283
Lounsbury 584285
Pogo 588626
+2CR 622243
Kreichgauer 626927
+4CR 660203
Hochleitner 674265
Schultz 677723
Ramos 679108
Valliant 679183
Weitzel 774078

一個曆法中必須至少要有某一個日期能夠準確對映於另一曆法中相對的同一天,才能在兩個不同的曆法之間做日期的換算。一般公認的公曆儒略曆與瑪雅曆之間換算的表達方式,是從儒略週期(Julian Period)的開始算起至瑪雅的創世日期13.0.0.0.0 4 Ajaw 8 Kumk'u之所經天數。

最廣為接受的換算是「Goodman, Martinez-Hernandez, Thompson」換算(俗稱為「GMT」),另有一種所謂的「原版GMT換算」事實上與一個稱為Lounsbury換算是同一種換算方式,會引起多數人 的混淆。GMT換算是將瑪雅的創世日期13.0.0.0.0定於儒略曆的西元前3114年9月6日或公曆的西元前3114年8月11日, 或者是584283儒略日(Julian day number,簡寫為JDN,由儒略週期的起點開始計算之所經過的天數),這個轉換方式符合了天文學、民族誌學、碳定年、以及歷史的證據。然而在不同的時 期還有許多其他換算方式被提出,下列的換算方式幾乎純粹是基於歷史考量,除了Floyd Lounsbury所提出的換算方式之外,其只比GMT換算多了兩天,現仍為少數的瑪雅學家所使用。

今天,西元2008年6月26日星期四,在長計曆中的表示法為:12.19.15.8.1。

許多關於瑪雅的書以及大多數能做瑪雅曆互換的軟體皆使用前公曆(proleptic Gregorian)。在此系統中,儒略曆日期被校正為公曆日期,而不使用在公曆出現之前所使用的儒略曆。此為長計曆0.0.0.0.0被轉換為西元前3114年8月11日的原因。

使用以前公曆為基礎的軟體可能會導致下列問題:

1. 歷史研究:舉例來說,G.M.T.換算是以猶加敦的Diego de Landa主教以及墨西哥的Bernardino de Sahagun主教之活動日期為依據,如果有人試著使用以前公曆為基礎的程式來取得正確的換算,此將不可行,因為de Landa與de Sahagún所使用的是儒略曆。

2. 天文研究:舉例來說,在研究古代石碑或刻本上的資料時,有人會將長計曆轉換成年、月、日。接著將這些日期輸入天文學程式中,但程式所使用的是標準的儒略曆/公曆,如此會造成重大的錯誤。

既然大多數研究人員會購買電腦軟體來做瑪雅曆的換算,顯然這並非無關緊要的問題,瞭解自己使用的程式為哪一套系統是必需的。

圖中詳示西元2世紀La Mojarra石碑1中的三列字符。其中最左邊的一列表示了長計曆日期中的8.5.16.9.9,或者是西元156年。而右邊兩列的字符是後奧爾梅克文字(Epi-Olmec script)
圖中詳示西元2世紀La Mojarra石碑1中的三列字元。其中最左邊的一列表示了長計曆日期中的8.5.16.9.9,或者是西元156年。而右邊兩列的字元是後奧爾梅克文字(Epi-Olmec script)

計算長計曆的日期

長期積日制曆法的日期數列是以最高的時間單位(B'ak'tun)開始表示起,接著才列出較小的時間單位,一直到日數(k'in),然後才是曆法循環的日期。

一個曆法循環之中的典型日期為9.12.2.0.16 5 Kib' 14 Yaxk'in,我們可以經由下列的運算來驗證該日期是否正確。

或許找出自從13.0.0.0.0 4 Ajaw 8 Kumk'u的所經天數會容易許多,並藉此表示5 Kib' 14 Yaxk'in該日期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9 × 144000 = 1296000
12 × 7200 = 86400
2 × 360 = 720
0 × 20 = 0
16 × 1 = 16

總天數 = 1383136 k'in

計算卓爾金曆的日期部份

卓爾金曆是從4 Ajaw開始算起。如要計算卓爾金曆日期的數字部份,我們必須將所求日期之所經天數加上4, 然後將總天數除以13。

{(4 + 1383136) \over 13 }= 106395 {5 \over 13}

這表示有整整106395個13天週期,而卓爾金曆日期的數字部份為5。

因為一共有20個日名,所以我們必須將長計曆經過的總天數除以20,才能計算當天的日期。

{1383136 \over 20 }= 69156 {16 \over 20}

這表示從Ajaw開始,往後算16個日名,我們可以得到K'ib'。因此卓爾金曆的日期為5 K'ib'。

計算哈布曆的日期部分

哈布曆日期的8 Kumk'u表示第18個月的第9日,既然每個月有20天,則距離Kumk'u的結束還剩下11天。而哈布曆中的第19個月、也是最後一個月只有5天。因此,距離哈布年的結束還有16天。

如果將總天數減掉16天,我們將得以計算共有多少個完整的哈布曆年:

1383136 − 16 = 1383120

接著將其所得除以365,我們得到:

{1383120 \over 365}= 3789 {135 \over 365}

因此,一共經過了整整3789個哈布曆週期,再加135天到一個新的哈布曆週期。

接著再找出這一天出現在哪一個月。將135天除以20,我們得到整整六個月,還有餘下的15天。所以該日期在哈布曆中出現在第七個月,也就是Yaxk'in。Yaxk'in中第十五天的日數為14,因此該日在哈布曆中的日期為14 Yaxk'in。

因此可以確定,長期積日制曆法中的日期為:9.12.2.0.16 5 K'ib' 14 Yax'kin。

2012

據推測第13個b'ak'tun的結束對於瑪雅人有極為重大的意義,但根據他們的信仰並不表示是世界末日,反而是重生的時刻。波波爾·烏(Popol Vuh)一書彙整了殖民地時期高地中的基切瑪 雅人(Quiché Maya)所流傳創世神話其中的細節,根據書中的內容提到我們居住在第四個世界。波波爾·烏中敘述了神明在前三個創世的失敗,以及成功創造人類所生存的的 第四個世界。瑪雅人認為第四個世界會在災禍之中結束,而第五個、也是最終的一個世界將被創造,同時也象徵了人類的終結。

上一次的創世在長期積日制曆法中的13.0.0.0.0結束,而另一次的13.0.0.0.0將會發生在2012年12月21日。這個日期在許多關於新世紀的文章與書籍中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到底代表了這本次創世的結束還是其他截然不同的事物。然而,瑪雅人將長期積日制曆法簡寫為只取後五個二十進位的位數。而前面無窮多個更大的位數則通常不表示。當更大的單位被顯示時(在科巴的 一座紀念碑尤其著名),最後一次創世的結束則被表示為 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13.0.0.0.0,顯然其中 所有更大的單位都以13表示。在這個時代中,我們頂多接近 0.0.0.0.0.0.0.0.0.0.0.0.0.0.0.0.0.0.0.0.13.0.0.0.0,且其他更大的位數皆遠小於代表最後一個創世結 束的13。[6]

這在帕倫克(Palenque)遺址中的一個日期證實了,其將之後的時間表示為1.0.0.0.0.0,會出現在4772年10月13日,顯然古典時期的瑪雅人並不認為這個時代會在2012年結束。對瑪雅人來說,在2012年將會有一個b'ak'tun作結束,表示了第13個400年週期結束的重大事件,而不是世界末日。

金星週期

另一個對瑪雅人很重要的曆法是金星週期。瑪雅人在天文學方面有著極為卓越的成就,他們可以非常準確地計算出金星週期。在瑪雅刻本之 一的德勒斯登刻本(Dresden Codex)中就有六頁準確地計算了金星的位置,瑪雅人藉由多年來的仔細觀察才能夠達到如此的精確度。金星週期曆法之所以對瑪雅人格外重要,是因為瑪雅人 認為金星週期與戰爭有關,並用它來占卜戰爭及加冕儀式的良辰吉日,瑪雅統治者會計畫在金星升起時開戰。瑪雅人也很有可能追蹤了其他如火星、水星、以及木星 等行星的運行。

參見

註記

  1. ^ 詳見Miller and Taube (1993)的出版品中Itzamna(伊察姆納)項目,頁99-100。
  2. ^ 2.0 2.1 Academia de las Lenguas Mayas de Guatemala(1988).Lenguas Mayas de Guatemala: Documento de referencia para la pronunciación de los nuevos alfabetos oficiales.Guatemala City:Instituto Indigenista Nacional. 而在Kettunen and Hemke (2005)的著作中有詳盡的細節與註釋,提到該正字法在瑪雅學家社群中的採用狀況,頁5。
  3. ^ Kettunen and Helmke (2005)書中關於古典時期的重建部份,頁45-46。
  4. ^ Boot (2002)頁111–114。
  5. ^ 詳見Kettunen and Helmke (2005)的著作,頁47-48。
  6. ^ Schele and Friedel (1990),頁430。

參考資料

  • Aveni, Anthony F.(2001).Skywatchers.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ISBN 0-292-70502-6
  • Bricker, Victoria(1982年). “The Origin of the Maya Solar Calendar”.Current Anthropology.23(1):pp.101-103.

外部聯結